中国作为白酒的故乡,从古至今,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韵。而酱香酒作为白酒的典范,素有民间政治酒、贵族酒的称呼。近年来,酱酒热的出现,使酱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。白酒文化固然根深蒂固,随之而来的酱酒文化也掀起一股热潮,使得酱酒不仅成为一种物质,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。接下来,我将浅谈酱酒背后所表现的文化底蕴。
一、种植文化
诗人王明军曾在《临江仙·量酱酒香》一词中写道:“赤水涛涛波荡漾,酿琼百里飘香。民营量酱凝辉煌。精挑拿小麦,细作选高粱。”由此可见原料在酿酒中的重要地位。拿茅台镇本地举例,优质的赤水河水源,适宜的气候与温度,为小麦和高粱提供了完美的生长环境,酱香酒的芳香,也从高粱和小麦开始酝酿。
红缨子糯高粱和冬小麦的生长特性,注定了它们将在贵州深度繁育,从海拔3000多米的东北部到海拔2000多米的西北部都有大面积的种植。贵州这片多彩之地,“接纳”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,红色与黄色的结合,回馈了这片美丽的深山,与赤水河一道,散发浓浓酱香。
二、酿造文化
端午制曲、重阳下沙、12987等酱酒酿造口诀,在茅台镇酿酒人中口口相传。茅台镇酱香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的鼻祖,历史悠久,产地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是商周时代的酒具,说明当时已经有酒,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,茅台镇当地就能酿酒。
明末清初以来,以大曲参与糖化、发酵、蒸馏取酒等酿酒工艺日趋成熟。数百年来在茅台镇酱香酒酿造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,至今仍完整沿用。茅台镇当地的酿酒事业,不仅得到大自然的馈赠,还得益于传承千年的酿酒技艺,由此衍生出的高温蒸馏、高温取酒、高温制曲等工艺,彰显酿酒匠人们的智慧。传统而古老的“12987”的酿酒工艺,已成为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世代相传,不仅是工艺的传承,更是文化的传承。
三、贮存文化
“酒是陈的香”这句话足以彰显酱香酒独特的贮存文化。流逝的时间或许让人们感到焦虑,但在酱酒这里,是它飘香千里的证据。酱酒的酿制就要经历一年的周期,而储存却要达到至少三年以上。
生产好的基酒装入土陶坛内,土陶坛因其透气性好,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,与酒产生微氧循环,加速酒的酯化、氧化反应的速度,辛辣味减少,增加酒的芳香,陈酿过程甲醇等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,酒体变得醇和,产生陈年老香。在此之后,通过以酒勾酒的形式,使酱酒达到最佳风味。时间与酱酒的巧妙融合,在沉淀中散发出了无穷的魅力。
ICP:黔ICP备2024032849号-1 Copyright © 2024 贵州尝酿酒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企思妙想